孩子厌学、抑郁、焦虑,怼父母、拒绝沟通,不适应住校生活,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听不进去课,沉迷电子产品,成绩下滑......等,又不愿意来做心理咨询,怎么办?
我想带老公/老婆一起来咨询,但TA就是不愿意,怎么办?
想帮老人预约心理咨询,但老人舍不得钱,不肯接受,怎么办?
朋友是抑郁症,挺严重的,但就是不愿意治疗,怎么办?
这样的事例很多,经常接到这样的家人、朋友的求助,认为对方需要做心理咨询,可是对方又不愿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求助心理咨询专业帮助的意识,没有让你的家人朋友独自承受痛苦任期发展下去,更没有像极少数人一样,在心力交瘁后则干脆选择放弃,让他们“自生自灭”,结果“问题”持续或恶化。接下来我会从让谁和他们谈,在什么时候谈,如何谈这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努力搜索一下你的社会资源,看看谁和他们关系好,刚好也具备这样的胜任力,就让谁和他们谈,确定谈话目标就是协助他们来咨询而不是让对方给他们解决问题。
第二,若和他们关系特别紧张,甚至刚刚发生严重的冲突,在这时是不适合谈这件事的,可以等机会创造轻松环境氛围时在说这件事,如刚刚一起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刚刚一起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餐,或者一起散步时,总之需要在对方不严重抵触时和他们谈这件事。
第三,关于如何谈的问题,可以用澄清事实+我的感受看法+解决方案,这样的思路去谈。
例如:“你一直睡不好,情绪很低落,虽然我们有争吵,但我看在眼里很心疼,很担心。我知道你对我有气,我也有盲点,所以我常常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怎么更好的和你沟通,你看我们要不要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谈谈,通过专业的帮助调整我们的状态,让我们都更开心一些。”
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沟通,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你们的真诚和关爱,也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
如果家人或孩子抗拒心理咨询,常见的原因有:
一,不经意间在发生冲突时说出“你有病吧,我看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你有问题、你这样我们当然一直吵”,这类的“标签化”是不可能会被听者接受的,因为听者只会觉得“你才是咧,你才有病,你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这种的反击。
二、你们的关系严重破裂时,对方总是习惯性地没理由地拒绝你们的建议,对方觉得你们在挑自己的刺,觉得你们总是针对自己,现在没办法了,又想找个咨询师来当自己的帮手,一起说服教育自己。甚至担心给咨询师说的话,咨询师会没经他们的同意告诉你们等。
三,家长对心理咨询有偏见,在与孩子沟通之前,您可以问问自己,当您提到“心理咨询”时会想到什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您是否会认为接受心理咨询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才会去做的事吗?您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您在和孩子沟通这件事时传递出去的信息。假如您自己对心理咨询有较强的偏见是很难说服孩子接受的。
其实,心理咨询并不全是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我们每个普通人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遇到一些困境和烦恼,特别是当代青少年,身心的快速成长与高速发展的时代并行,势必会多出更多的困惑。而当用自己的方式无法排解,身边的亲友也无法提供帮助时,专业的心理咨询方式就是许多人的选择之一。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会更加客观、抱持和尊重。保密原则那更是咨询师最需要遵守的最基本伦理原则了呢。
一般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许多孩子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度反而比家长还要高,工作室里接待的孩子大多数是自己要求父母为其找心理咨询师的。反而当他们看到父母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地提这件事时,也变得不自然和尴尬起来,所以您的态度越坦然,孩子越容易接受。
目前为止,工作室里接待的孩子60%以上是健康、向上的孩子。见咨询师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一些困境,发展出更加积极、阳光、快乐的一面。
四,有的家人或孩子觉得咨询费贵,有严重的自卑自责心理,不舍的,觉得自己不配得。殊不知健全的心理人格不仅是学业的基础,还影响着生活、工作、关系、身体健康的方方面面。
五,有些孩子觉得没有必要。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问题,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有点过于自信自负,这是青少年的普遍心理特点。当然也有可能是父母的过度紧张,认为孩子心理有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来做一次心理评估,借助第三方的视角专业客观的了解孩子,再做决定。
六,有的家人或者孩子性格固执不配合,他们认为造成今天的局面往往都是某某别人的问题,对别人也感到绝望了,觉得别人不可能改变。若是这种情况需要家人多点耐心等待,若是有亲子关系问题,先处理好,等孩子的怒气怨气消减一些,等孩子看到了父母的态度转变,自然会愿意接受心理帮助。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呢,父母自己先成长,往往会效果更好,因为你自己就可以成为孩子随身相伴的“咨询师”。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当父母投之以桃时,会发现孩子也常常会报之以李,这种爱的回馈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其实在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系统的一个折射,比如家庭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大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或父母自己处在某种巨大压力之下。而这时孩子出现状况又让整个家庭面临更大的困境。如果家长只是期待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来解决问题,就等于让孩子稚嫩的肩膀去扛起整个家庭的危机。父母如果认识到这点,就可以将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盟的位置去一起面对家庭的困境,对孩子说,“这不是你一个人要承担的,爸妈是成年人,更应该去承担起责任,我们可以一起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看看咱们家到底怎么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通常,心理咨询师在对孩子做心理咨询的同时,也会与父母工作,来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就像给僵硬结块的土壤松松土,浇点水,让扎根其中的那棵小植物重焕生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先改善土壤(父母),花朵(孩子)才能更茁壮。要知道,孩子的问题有可能本质是家长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家长在接受心理咨询前必须具备的观念。 一旦孩子的问题已经发生了,重点不在于父母做的是否有错,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合孩子,要先抛开计较谁对谁错,主动接受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孩子渡过眼前的难关才是最要紧的
当孩子出现状况更多时候其实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系统问题
当父母意识到这部分原因后可能会压力陡增,大概能理解孩子症状是长期潜伏的结果,能理解心理咨询过程的长期性和艰难性了。父母来面对问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是面临着自恋的挫败,人是很难接受自己有问题的,最难面对的也是自己的问题。
特别是在父母这个位置上,特别是对于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我才是对的,是孩子有问题”,我们习惯了自己占据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凡事都是正确的位置上去指点孩子,突然惊天大逆转说要反思自己,自己才是有问题的那个,甚至是问题的主导者,这是很难接受的,神坛上去容易下来难,但是一旦父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咨询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孩子的问题改善起来相对的效果也会更快更明显。
解决孩子不愿进行咨询的关键,就是在于家长和孩子关系的改善。
一旦孩子感受到了这种改变,他们就会有进行心理咨询的意愿,也更愿意打开心扉,与咨询师沟通,咨询效果会更好。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而言,很少是他们主动提出需要咨询的。通常,是大人注意到了孩子有一些行为及情绪或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对于孩子诚实在此时至关重要,这可以避免孩子感觉自己“病了”,“做错事了,”“被惩罚了”,“低人一等”。可以不带批判地描述你观察到的事:“我发现,当你的朋友和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你会有些伤心”,“昨天的事情似乎让你真的很生气,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感觉你最近一直自己呆在房间里,还会悄悄地哭”。再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目的:”我会有些担心,因为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帮助你。我知道,有一个擅长帮助遇到类似问题的孩子的人,我希望你可以见见ta。“内容可以随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调整,但需要传达出的信息是,我们(咨询师和家长)都不是为了评判孩子,惩罚孩子,或者“矫正”孩子而来:我们的愿望是帮助他。即使是一开始不知道说什么的孩子,通常也会在一个被允许随意谈话和玩耍的地方感到放松。
七,有的孩子对心理咨询有抗拒,可能是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对在一个陌生环境见一个陌生人有些害怕。您的孩子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可以带他让他感觉亲近的同龄好友一起陪她/他一起来,她/他到达咨询室后,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他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八,有的孩子可能接受了一次不太成功的咨询,或者见了一次精神科大夫,总之,在这次行动中他们完全获益,想通过这种方式反制家人或父母。所以在首次接受专业帮助时,一定要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围绕咨询目标的可行性咨询方案,并持续执行直到问题解决。
如果您已经用了以上这些方式,家人或者孩子还是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可能TA确实对外界(包括父母)的信任感较弱,暂时还做不到主动寻求帮助,这是让家人或者家长非常苦恼无助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家人或者父母更应该意识到家庭系统和教养模式是需要作出调整,建议您先和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几次,讨论一下从家庭的角度还可以做些什么,家人或者父母双方或某一位可以承担起主动去改变的责任,来带动家庭动力的变化,给家人或者孩子做出示范,最终惠及到家人或孩子,松动TA内心顽固的抗拒,重建信任感
因为父母给了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孩子看到了父母的变化,从而相信心理咨询是有效的,父母是可以改变的,家庭系统是有希望的。而希望是最重要的改变因子之一。
从孩子和您开始决定见咨询师时,一些转变就已经发生。在困境内,不逃避问题,能向外寻求帮助,本就是一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