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长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时,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昨日说: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就像万米长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我们的家长当前却让孩子提前热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3月12日《新京报》)
可以说,郑校长一语中的切中我国教育的弊病,这种望子成龙式的教育理念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欲望,伤害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谴责父母本也无可厚非。但依笔者看,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的责任,一股脑全推卸给家长,显然有失偏颇。不妨说,累死孩子的罪魁祸首,根源在功利教育思维在作祟。
在根深蒂固的一考定终身的选拔体制下,学历的含金量被无限放大,那些重点抑或名牌大学,往往成为人们趋之若鹜、攀龙附凤的目标。即使,学历不等于能力,这一人尽皆知的道理,在诸多用人单位阳奉阴违的就业歧视下,也会不堪一击。而伴随着每年毕业大潮的汹涌澎湃,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此时,一纸含金量十足的毕业证,往往意味着就业脱颖而出、求职高枕无忧。
只要招聘求职仍将学历奉为圭臬,那么,家长未雨绸缪、绞尽脑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就难以根除。
不妨说,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的沉重话题,拷问着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不管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或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教育资源厚此薄彼的现象司空见惯。那些“娘娘级”的学校,聚拢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令“常在们”望尘莫及。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孩子上一流大学,不一定会有好出路,但上三流大学,肯定不会有好出路。优质大学资源毕竟有限,捷足先登者更有话语权,在这一语境下,哪个家长会对孩子上学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换言之,教育的不公平,无形中拉远了教育的起跑线,加剧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当然,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的重要推手,非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莫属。一方面,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社会现实下,家长会不遗余力为孩子选择优质学校上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毕竟,考上重点大学似乎是个一劳永逸的不错出路,于是,“天价学区房”、“高额择校费”应运而生,甚至,恨铁不成钢心切,“虎妈”、“狼爸”强势出世;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校一味追逐畸高的升学率,大搞书山题海战术,一味迎合家长吁求,却不顾及教育科学规律。这些,无情的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提前透支了孩子的激情与兴趣,“累死”只是或早或迟的事。
教育的要义是激活,而非“累死”。由是,务必要厘清教育与功利的关系,教育不能成为功利的附庸,更不能为功利所奴役,功利也绝不能堂而皇之披上教育的外衣,否则,必将贻害无穷。要去除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的悲剧,必须撕去学历化的标签,消弭地区间教育差距,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彻底纠偏“重学历不重能力”的现实,真正让能力成为全社会的唯一通行证,这既考验着顶层设计者的智慧,也需要拿刀割肉的改革勇气。
作者:贾春强
|